茉莉花茶是怎么加工的
花同的名称。如茉莉花花茶、桂花花茶等等。而其中又以茉莉花茶量最大。下面重点介绍茉莉花茶的加工方法: 一、花茶的窨制原理和程序 窨制原理:花茶窨制过程主要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。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变化,成熟的茉莉花在酶、温度、水份、氧气等作用下,分解出芬香物质,随着生理变化,花的开放,而不断的吐出香气来。茶胚吸香是在物理吸附作用下,随着吸香同时也吸收大量水份,由于水的渗透作用,产生了化学吸附,在湿热作用下,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,茶汤从绿逐渐变黄亮,滋味有淡涩转为浓醇,形成特有的花茶的香、色、味。 窨制程序:花茶的窨制传统工艺程序:茶胚花拼——堆窨——通花——收堆起花——烘焙——冷却——转窨或提花——匀堆——装箱。 二、茶胚处理 窨制花茶的茶胚,是用绿毛茶经过精制(略)按照花茶茶胚级型标准样品拼配而成。 1.干燥:窨制花茶的茶胚一般要经过干燥处理。目的:高档茶胚在于散发水闷气、陈味;中低档茶胚在于降低粗老味、陈味等,显露出正常绿茶香味,有利于花茶的鲜纯度提高。烘干机温度一般不宜太高,高档茶胚在100—110℃,中低档茶胚可在110—120℃。传统工艺要求烘后茶胚水份在4—4?5%,不能用高火烘,容易产生火焦味,影响花茶品质。 2.冷却:茶胚复火后一般堆温较高,在60—80℃,必须通过摊凉、冷却,待茶叶堆温梢高室温1—3℃时才能付窨,太高进行窨制,影响茉莉花生机和吐香,降低花茶品质,茶胚温度越低越好,这样窨制拼和后,使堆温上升慢些,相对的延长32—37℃的堆温时间,有利于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,提高花茶质量。 三、鲜花养护 茉莉花是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习性,鲜花一般在当天下午二时以后采摘,花蕾大、产量高、质量好。采收后,装运时不要紧压,用通气的箩筐装花为好,切忌用塑料袋装,容易挤压,不通气,易造成“火烧花”。 1.摊凉:鲜花进场适应及时验收过磅,按级分堆,摊凉(等级标准详见附后)。目的是:鲜花在运送过程由于装压,呼吸作用产生热量,不易散发,使花温升高,一般都在38℃以上,高的超过40℃。不利鲜花生理活动,必须迅速摊凉,使其散热降温,恢复生机,促进开放吐香。摊凉场地必须通风干净,摊凉时花堆要薄,一般在10cm以下。气温高时,可用轻型风扇吹风;雨水花,更要薄摊,吹风,蒸发花表面水,待表面水干后,才能堆积养护。 2.鲜花养护:目的在于控制花堆中的温度,使鲜花生机旺盛,促进开放猛烈吐香。鲜花开放适宜温度在32—37℃,因此,气温低于30℃,必须把花堆高催温,鲜花呼吸作用放出CO2产生热,使花堆温度升高,当堆温达38℃以上,就要把花堆扒开,薄摊降温,增加氧气促进鲜花开放;气温高时要薄摊、翻动、通气,防止堆温过高鲜花变质,一般堆高15—20cm。春、秋季节,由于气温低,一般堆高30—40cm,有时还用布盖住,保持堆温,促进鲜花开放。 3.筛花:鲜花开放率在60%左右时,即可筛花,筛花的目的既是分花大小,剔除青蕾花蒂;通过机械振动,又能促进鲜花开放正气。鲜花筛后应按预定的各批配花量过磅分号堆放,若开放度不够应继续养护。鲜花使用:一号花用于提花、转窨和高级茶头窨;二号花用于头窨。若有一、二号花用于同批茶时,则先用一号,后用二号,不得混用,要分开窨。 4.玉兰打底。目的在于用鲜玉兰“调香”,提高茉莉花茶香味的浓度,“衬托”花香的鲜灵度。打底掌握适度,能提高花茶质量。 打�� �方法:在窨制茉莉花茶,茶、花拼和前先用玉兰鲜花(一般用1%,茶100kg用玉兰鲜花1kg)于茶胚先拼和进行“打底”;有的在窨茉莉花时,同时拼如玉兰鲜花,但用量不易过多,多了容易引起“透兰”;有的在提花时再用少量玉兰鲜花与茉莉花拼和在一起进行提花(用量0?3—0?5%)。 四、茶花拼和 窨花拼和使整个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重点工序。目的是利用鲜花和茶拌和在一起,让鲜花吐香直接被茶叶所吸收。窨花拼和要掌握好六个因素:配花量、花开放度、温度、水份、厚度、时间。 五、窨制花茶手工操作方法 先把茶胚总量1/3—1/5,平摊在干净窨花场地上,厚度为10—15cm,然后根据茶、花配比用量的鲜花,同样分出1/3—1/5均匀的撒铺在茶胚面上,这样一层茶,一层花相间3—5层,再用铁耙从横断面由上至下扒开拌和。茶胚和鲜花边拌边按箱窨、屯窨、块窨方法进行“窨花”。 茶、花拼和后,投放在木箱中(木箱规格46×43×43cm即二号标准茶箱)窨花叫箱窨。适用于窨花量少或特种花茶。每箱窨茶量约5kg,厚度20—30cm。箱平放排列或交叉叠放,以利空气流通。用高40—60cm竹廉围成圆圈把茶花拼和后堆放在圆圈内窨花叫囤窨,适用于中批量生产,囤直径150—200cm,每囤窨茶量200—300kg。把茶、花拼和后直接堆放在地上成块状窨花叫块窨或堆窨,适用于大批量生产,堆成长方形,宽1—1?2M,长根据场地和窨量而定,每堆600—1000kg。堆窨,省工、迅速、方便,目前花茶窨制通常是采用堆窨。 此外,在窨品的堆面都要以本批的茶胚薄薄的散布一层,厚度约1cm,达到鲜花不外露,以减少花香散失,这一操作称为“盖面”。 在自然条件和正常温度(32—37℃)下茉莉花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可达24小时。鲜花和茶叶拼和窨只时,由于花在茶中被压,正常呼吸作用受到一定阻碍,鲜花生机缩短,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,从观察和测试可以看出,茉莉花开始吐香以后5小时内为吐香旺盛期,此时,呼吸作用强度大,干物质损耗也多,芳香油的挥发也猛烈,所以吐香浓烈时,花和茶一定要及时拼和和窨制,以免香气大量散失。因此,掌握好茉莉花开放度,迅速的拼和窨制,让茶胚充分吸收花香是整个窨制工艺技术的关键。 六、散通花热 通花散热的目的:一是散热降温;二是通气给氧,促进鲜花恢复生机,继续吐香;三是散发堆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。通花根据在窨品堆温、水份和香花的生机状态来掌握的,从窨花到通花时间头窨5—6小时,逐窨次缩短半小时。收堆时间主要视堆温下降达到要求即可收堆(详见附表),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,从堆高30—40cm,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,每隔15分钟,再翻拌一次,让茶堆充分散热,约1小时左右堆温达到要求时,就收堆复窨,堆高约30cm,再经5—6小时,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℃左右,花已成萎调状,色泽由白转微黄,嗅不到鲜香,即可起花。 七、起花 在窨时间达10—12小时,花将失去生机,茶胚吸收水份和香气到达一定状态时,必须立即进行起花,用起花机把茶和花分开,即叫起花。起花顺序是“多窨次先起,低窨次后起,同窨次先高级茶,后低级茶”。如不能及时起花,则在水热作用下,花渣变黄熟呈现闷黄味、酒精味,影响花茶质量。若当天窨制数量多,在短时间内来不及起花,必须将花堆扒开散热。 1.根据在窨品的堆温,掌握适时起花。头窨41℃,二窨40℃,逐窨下降,提花38℃,堆温超过时,若时间还未到,必须进行第二次通花或翻堆散热。 根据在窨品水份,掌握适时起花:头� ��17—18%,二窨13—14%,三窨11—12%,提花8?5%。 起花操作:操作要迅速,起花后做到茶叶中无花蒂、花叶;花渣中无茶叶。停机后,筛网必须清扫干净,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防止水焖味。 2.烘焙 烘焙目的在于排除多余水份,保持适当的水份含量,适应下一工序转窨、提花或装箱。再窨品烘焙,要求快速,又要最大限度防止花香散失,解决这个矛盾,主要靠正确掌握烘干热风的温度,和烘后茶叶水份含量。控制茶叶水份含量调节烘焙温度如下: 烘后茶叶必须充分摊凉,有的利用长时间输送,有的用摊凉机进行,但禁用强风吹,造成香气不必要散失,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,最高不得超过40℃。 3.压花 压花是利用起花后的花渣再窨一次低档茶叶,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花渣的余香,来压低低档茶的粗老味增加花香。 A.花要做到及时迅速,做到边起花边压花。 B.提花的花渣仍洁白香气纯正吐香能力尚强,可压中档茶叶,其余正常花渣供低档茶压花,但腐熟变黄、臭的花渣不能用来压花。 C.花渣用量:100kg茶叶一般用40—50kg花渣,压一次可抵5kg的鲜花配花量。 D.压花时间,掌握在4—5小时,不宜过长,太长造成宿焖味、酵味和其他异味,应及时起掉花渣,茶也必须及时烘焙。 4.提花 提花目的在于提高花茶的鲜灵度,操作同窨花。 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的一号花,雨水花不能用。拌和后堆窨,由于用花量少(一般100kg茶叶用6—10kg花)窨花时间短(堆窨时间6—8小时),堆温不高不必进行通花。
茉莉花茶叶怎么做
关于茉莉花茶是重要加工就是茉莉花 叶加工厂从湘潭那边运来陈年茶叶再加工销售。其实茶叶是很脏的。 一。先把茶叶一包包全倒出来放在干净的房间内。在把茶叶按一定的厚度休整。当然 最少都是几千斤一次。 二。用茉莉花按30比100斤的比例混合在一起。当然茉莉花必须是茉莉花包而不是开 了的茉莉花。因为要把茉莉花的香味混在茶叶里。一般茉莉花下午从树上摘下来送到这里。 到了晚上11:00左右茉莉花开始盛开。(茉莉花包摘下来照样会开)把茉莉花均匀的铺在茶 叶上,然后用木铲把茶叶和花搅和均匀,使茶叶与花充分混合,房间窗户和门是不能打开 的,不能开风扇。而且茶叶加工一般是在5---11月分,而茉莉花开的最盛的时候是7。8月天 气最热的时候。所以加工茶叶是项非常辛苦的工作。很热。很累。 三。到第二天下午3:00点多钟再来上班。用漏塞机把混合的茶叶和茉莉花分开, 因为茶叶吸收了茉莉花的水分。所以要用烘干机把受潮的茶叶烘干。期间的过程是很脏的, 因为有些茉莉花打了农药也浸到茶叶里了。还有房间地上的灰尘还有工人的汗液掉到茶叶等 等都使茶叶受到污染. 四烘干用密封的袋子把茶叶一包包装好.重复以上操作两次.第三次叫提纯.10斤 茉莉花配100斤茶叶.把烘干的茶叶也茉莉花混合.第二天早上5:00钟来把茉莉花和 混合的茶叶用电动分塞机把茶叶和茉莉花分开.不用再通过烘干机,因为早上五点的时候茉 莉花水分只一小部分散失到茶叶里.倘若再烘干的话会把茶叶里的花香大部分会散失掉.所 以把花和茶叶一分开就马上灌包,把茶叶密封好.就可以了. 顺便提一下:因为提完纯以后的茉莉花还有部分花香.再用烘干机把那些茉莉花烘 干,一包一包装起来,有些卖到一些超市做洗澡用的花瓣,有些用茉莉花泡开水.跟菊花茶 类似.一般加工了的茉莉花茶比没加工的价格要贵50--60一斤.比较高档的要贵10 0--200.有时加工的时候会顺便加些白兰花在里面与茉莉花混合.以上是加工花茶的 全过程. 花茶美中不足的是比较脏,上面已经提到.所以一般泡这种茶先用开水冲一下再马上倒掉. 再用开水泡第二.然后细细品位.像一些顶级毛尖第一遍一般都不喝,味道太苦.倒掉第一 次泡的,再用开水泡第二次就会闻到茶香扑鼻.而且茶叶的叶子全朝上,茶根朝下.”立” 了起来.
茄子烂果如何防治
茄子烂果在夏季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均是比较常见的。烂果主要是病害危害造成的,多发生在高温、高湿、连作及不合理的农事操作情况下,烂果一旦发生既影响产量,又影响品质,严重时失去食用价值。 一、引起烂果的主要病害。 1、灰霉病引起烂果。果实先从果蒂周围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,扩大后病斑呈暗褐色,稍凹陷,表面产生轮状或不规则状灰色霉状物,果实内部变黑腐烂。 2、绵疫病引起烂果。茄果受害初生水浸状圆形病斑,后逐渐扩大至黄褐色或暗褐色。湿度大时病果密生白色绵状菌丝体,果实变黑腐烂。 3、褐纹病引起烂果。茄果受害产生褐色圆形凹陷斑,上有许多黑褐色小点,病斑扩大时,可见到清晰的轮纹。后期病果腐烂或成僵果。 4、炭疽病引起烂果。茄果受害初生水浸状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逐渐扩大成有同心环纹斑,其上着生无数黑色小点,周围有湿润状的变色圈,严重时病斑干缩,果肉变黑腐烂。 二、 综合防治烂果措施。 1、严格轮作。茄子应避免与茄科和瓜类蔬菜连作,可与十字花科、豆科蔬菜轮作,至少3年以上,对重病地的轮作时间更应长一些。栽植时宜采用高垄栽培,采用深沟高垄(30厘米左右)移栽,密度依品种、地力而定,注意多雨时排水,地表温度超过35℃时,最好用凉水浇定植穴,以降低田间温度。最好采用南北行向栽植,有利于通风透光。 2、选用抗病品种,提倡稀植。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,种植抗性强的品种,可明显减少烂果发生,露地栽植的茄子大多为中晚熟品种,高产且植株高大,无限生长,通风透光不良。实践证明,栽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病重,反之较轻。因此,中晚熟品种每亩栽植密度以不超过1000株为宜。 3、搞好种子和床土的消毒。茄子在种子播前可用55-60℃温水烫种,或100-300倍甲醛液浸种15-30分钟;或用0.5-1%硫酸铜液浸种5-10分钟,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,对床土可每平方米用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-8克,拌细土2公斤配成药土,将1/3撒入苗床畦面上,然后播种;播后将剩余2/3覆盖种子。定植移栽前用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施畦面,这是最重要的措施。 三、茄子烂果的施药方法。 一是穴施法。即在定植茄苗时,用50%甲基托布津或50%敌克松1:100配成毒土,每亩穴沟施药土75-100公斤。 二是灌根法。茄子定植前用25%甲霜灵500倍液或80%三乙磷酸铝600倍液灌根,以上药物均具有内吸性,残效期长。 三是浸果法。此法效果好,但工作量较大,雨后立即用70%代森锰锌600倍液加25%雷多米尔800倍液配在一玻璃广口瓶里,将茄果浸泡一遍,有很好的防止感病的作用。
8424二茬西瓜高产技术
春西瓜瓜苗死了,在种晚了吗
一、瓜田选择种西瓜忌重茬连作,也不能与黄瓜、甜瓜、西葫等瓜类作物连作,以防枯萎病的发生,一般旱田轮作7—8年以上,水旱轮作5—6年,水田轮作3—4年。宜选地势高燥,向阳背风,土层深厚,质地疏松,排水良好,最好有灌水条件的瓜田。茬口安排上,因地制宜,提高复种指数。我市郊县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 大豆、等均可作前茬。花生地鼠害多慎用。采用间套作要合理搭配,如与、小萝卜、油菜、土豆等都可以。棉田、麦田套作,麦茬夏播也有发展,武青县夏播达千亩以上,人多地少的乡村,可采用宽行稀植多种多收,充分利用土地、光热,提高经济效益。 二、整地施肥作畦 (一)整地 春播瓜田,冬前要机耕深翻20—30厘米,只耕不耙,冻晒垡,利于风化土壤,冻死害虫,聚雪蓄墒。早春酌情乘墒整细耙平。然后,按栽培计划挖瓜沟(也叫丰产沟)。挖瓜沟可加厚活土层,促进根系伸展,而且便于集中施基肥。瓜沟多为东西走向,南北排列。按1.6—1.8米的行距,挖宽50—60厘米, 深40厘米的沟,将20厘米的表士放沟南侧,底士放北侧。 (二)施基肥 西瓜茎叶繁茂,生育期短,产量高,需肥量大。必须施足基肥,为西瓜全生育期提供基本养分。特别是盖膜栽培,追肥不方便,如基肥不足,易造成植株早衰,影响只实发育。基肥以长效性有机肥为主,再加入适量的化肥。 1.施肥量 根据土壤肥力而定。中下等地每亩可施优质厩肥3000—5000千克,或饼肥150—200千克。上等肥力地块,可施厩肥2000—2500千克,或饼肥100千克。我市郊县土壤一般缺磷,沙土地缺钾,应增施磷钾肥的比例,如每亩可加 入过磷酸钙50—70千克和硫酸钾10一15千克。 2.基肥施法 粗肥量多时可在冬耕前撤施大部分,留下一小部分优质粗肥和所有饼肥混合发酵腐熟,集中施于瓜沟。 用沟南侧的部分表土与肥掺合施入沟内,再将其余表土还原整平。 (三)做畦 为便于浇水、盖膜;管理等,需做成适当的畦式。 1、高垄平畦 2、沟垄畦平畦(穴垄平畦) 3、波浪畦 4、锯齿畦 l、3适宜粘士或粘壤土 2、4适宜沙土或沙壤土 (四)浇水造墒 播种前2—3天顺沟浇水,水量酌情浇足,不可过量,以免肥分淋失。 三、选种及种子处理 (一)选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前提,目前适宜我市生产应 用的优良品种有:早熟及中早熟类型的郑杂5号、7号,双星 ll号,京欣一号等;中熟及中晚熟类型的中育六号,丰收三号,宝(Pz),冠龙系列的金中冠龙,新优二号;晚熟类型的新红宝及新红宝系列的聚宝一号,华夏新红宝等,可根据销售单位的品种说明书与本地栽培条件选购。对选购的品种还要 严格地去杂去劣,检出瘪粒、杂粒、霉粒种子,以利芽苗齐壮。 (二)消毒 过去瓜农常用热水烫种,因温度时间不好掌握,不宜采用。适用的方法有: 1.温汤浸种。55℃的温水(二开一凉),水量为种子量的5—6倍,浸种30分钟,边浸边搅动,自然冷却。不可用铝盆, 以免水温降低太快达不到消毒目的。30分钟后再换20℃的凉水浸泡, 2.药剂消毒 温汤浸种在冷水浸泡2小时的种子或干种子冷水浸泡4小时后再进行药剂消毒。 (l)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0分钟后,将药液多次冲洗干净。可杀死种皮上的枯萎病和炭疽病菌。 (2)10%的磷酸钠溶液浸种20分钟,可杀死病毒。 (3)2%一4%的漂白粉液浸种30分钟,可杀死病菌。 (三)浸种催芽 经消毒的种子,用20℃的水浸泡6一12小时(看种皮厚薄而定)涝出后,用毛巾搓去粘液,用湿布包好,放在25— 30℃条件下催芽。一般经 l一2天种子“露白”。其间经常检查温湿度。涮水时,水温30℃;催芽热源可用电热褥、土温箱、火炕。借助人体温,贴身携带更安全可靠。种子“露白”不超过3 毫米为标准,过长影响播种。对部分先“露白”达2—3毫米的种子,应及时捡出,放在15℃的室温下,可抑制伸长,使其粗壮。待80%一90%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。 四、播种 (一)播种期 露地播种期标准为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℃以上,出苗时终霜已过,为安全播种期。我市郊县一般在4月15日一20 日。若单膜平盖,可晚播2—3天。若地膜沟空盖,芽苗至2真 叶幼苗在膜下生长,播期可比露地提前半月。若地膜加小弓棚双覆盖,宜在3月中、下旬播种。阳畦育苗,可在3月上旬播种,4月上旬移栽定植,加盖小弓棚。麦套种宜在5月20—25 日。麦茬夏播宜在7月15—30日以使前期避开雨季。 (二)种植密度 西瓜种植密度,因品种、栽培、管理水平,土壤肥力等条件的不同而异。稀植的每亩仅300—40O株,密的可达2000株。确定密度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: 1.根据品种确定:长势弱的早熟种每亩1000株。长势强 的中熟种,每亩800株左右。大瓜型晚熟性品种可种植500— 600株/亩。 2.根据栽培确定:露地栽培宜较稀植。保护地栽培宜较密。目的是充分利用土地、空间和生长时间,提高经济效益。 3.根据地力和管理水平确定:薄地宜密,肥地宜稀,如管理水平高,劳力充裕,可适当密植,反之应适当稀植。 4.目前国外采用低密度,发挥单株优势,结大瓜,多结瓜的措施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如日本每亩仅种110株,高的也只有300株,大棚栽培每亩370—400株,美国露地栽培每亩 144株,这些情况仅供参考。 (三)播种方法普遍采用沟穴点播,要求整地精细,底墒足。露地播及穿膜播,宜浅开沟,深覆土。即沟穴深2—3厘米,宽3—4厘米,长12厘米。墒不足要点水。每穴4粒种,粒距3厘米。种子平放在沟底,芽尖向下。不可直立放种,以免带壳出士。播种后先用湿士盖平,轻压。再盖一小土堆(长宽厚为13×5×5厘 米),表面拍实。待4—6天,当幼芽弯脖时,除去土堆,便可出苗。先播种,后盖膜则不覆土堆,播深不超过2厘米。催芽种 子,应按芽长分级播,使出苗整齐一致。 五、地膜覆盖技术 应用地膜始于日本,70年代末引入我国。因此项技术简单易行,提早成熟,增产增收,深受瓜农欢迎。1986年我国北方50%以上的瓜田,采用了地膜覆盖。目前已成为早熟栽培 的常规技术。春西瓜栽培已基本地膜化。 (一)地膜的种类 分无色透明膜和有色膜两类。现通用的是高压聚乙烯膜, 厚度为0.015-0.02毫米。近年来推广0.007—0.0O9毫米的 超薄膜,麦田套作及夏播,为防蚜虫采用银灰膜,防草采用黑 色银灰双色膜。 (二)盖膜 1.普通式 将薄膜平铺在整纲的平垄或高垄上。然后拉紧膜平如镜,四边开沟埋入土中,压实密封。 2.改良式(沟穴空盖法)在普通式基础上改进而成。 ( l)穴空盖:在平畦面内穴垄上盖膜,可采用窄膜。穴深5厘米,直径10一12厘米。幼苗拉十字前在穴内生长。(2)沟空盖: 采用幅宽90一100厘米膜盖在沟垄上,不盖畦面。沟深7—8 厘米,宽15—20厘米,沟岸高7—8厘米。沟底至膜高12一14 厘米。幼苗4片真叶以前在沟内生长。为防止膜跳动,可每隔 3—4株间沟内垫士,以便膜上压实,称作沟穴结合式。 3.阳畦式 如锯齿畦将膜盖成向阳斜坡使膜下成微型日 光室。但需在膜下隔40—50厘米搭一支条。 4.小弓棚式覆盖(又称遮天盖地式)用紫穗条或竹片, 插成小弓背,高25—30厘米,宽50厘米,隔40—50厘米插一根,上面盖膜呈弓棚状,瓜苗至团棵或伸蔓前期,在棚内生长。 (三)盖膜的要求 1.地膜幅宽 窄幅覆盖面积小,增温保墒效力低,太宽投资大,造成浪费。普通式宜采用60—80厘米幅超薄膜,或通用膜。改良式沟空盖及阳畦式覆盖采用80一100厘米通用膜。小弓棚应采用100一120厘米幅的通用膜。 2.盖膜操作必须铺平拉紧,膜边埋人士中压实密封。力求膜面完好无损,保持膜面清洁和较大的受光面。对破损膜要及时修补。 六、田间管理 (一)苗期管理 以保全苗,培育壮苗为中心,不同栽培管理的侧重点不同。 1.春播露地栽培 以保墒、提高地温为重点,破心前精细中耕松土,促发根。1真叶展开时定苗留壮苗。2真叶展开(拉 十字)时,沟施提苗肥。每株施尿素、二铵、各2—3克,注意弱 苗偏施,离苗8—10厘米远,不可过于集中,以免肥烧苗。酌情 浇小水。4—6真叶时要看苗情,巧施团棵肥,适当浇水。田间 普遍深中耕除草一两次。困棵培墩不宜早,中耕松土不伤根。 2.普通覆盖式栽培 以及时放苗出膜,及时间定苗,及早 防治地下害虫为重点。注意天气预报,放苗要防寒,一般苗期 不追肥不浇水。 3.改良式、阳畦式和小弓棚覆盖栽培要以放风锻炼、治虫、除草为重点,一般苗期不浇水,防止窜杆子。放风锻炼在出 苗后膜内气温超过35℃时即可开始。改良式及阳畦式,宜在 幼苗上方开口放风,以后便作为放苗出膜的孔道。开口由小到大,逐渐加强锻炼。如遇聚然降温。要加草苫遮盖。当外界气温稳定在20℃以上或幼苗叶尖顶膜时,即可放苗出膜。但遇低温,应延期放苗,在膜下用土块垫起防烤苗。小弓棚双覆盖, 应保持棚内气温22—25℃,晴天上午超25℃(中午常达35℃ 以上)时,即可放风。在背风面掀缝放风,逐渐加大,经充分锻炼后,外界日平均气温20℃以上即可敞棚。 (二)追肥 1.追肥量 应根据西瓜吸收规律而定。西瓜吸肥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:幼苗期(团棵以前),为缓慢吸收阶段,吸收三要素合计一生总量的0.5%;伸蔓期,为加速吸收阶段,占总量14.5%一30%,结果期,为高速吸收阶段,占总量的70%一 85%。在西瓜生育过程中,对氮素吸收较早,伸蔓期迅速增加, 膨果期达高峰。磷在苗期吸收较多,吸收高峰出现较早,膨果期逐渐降低。钾在苗期吸收很少,伸蔓至坐果期缓慢增加,膨果期急剧上升。因此追肥量要掌握:轻施提苗肥,巧施伸蔓肥,重施膨果肥,头茬瓜采摘后速施复壮肥。 2.追肥的种类 多以速效性化肥为主,或发酵腐熟的饼 肥及大粪干。有些人认为,化肥用量大会使西瓜品质差、不甜。 据试验证明不然,只要三要素配合得当,完全可以代替有机 肥,使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。只有单一施用氮肥或氮肥用量 过大,才会降低品质。 3.追肥的时期与方法 (l)提苗肥,要看苗而定。一般在2真叶展开时追施。露地栽培必施;地膜覆盖一般不施,或弱 苗偏施。每株用尿素4—5克或磷酸氢二铵4—5克,或二者各 2—3克混合,离苗8一10厘米开沟施,施后将沟盖平。(2)伸 蔓肥,露地栽培应在团棵时(4—6片叶),盖膜的应在甩龙头时追施,以饼肥大粪干等充分腐熟加入少量化肥。一定要氮、 磷、钾配合。一般每亩25—50千克饼肥加10一15千克过磷酸钙,5—7千克尿素称为催蔓肥。方法是:在伸蔓的一侧,离苗 20厘米开沟,深、宽各10厘米施人肥料用土埋好。(3)膨果 肥,在第二、三雌花坐住果,幼果鸡蛋大小时重施速效性化肥。 以磷钾为主,配合氮肥,一般每亩用磷钾硝镣15—20千克,加尿素10千克、硫酸钾10千克。或磷酸二铵15千克,加硫酸钾10千克,尿素5千克,钙镁磷肥5千克。撤施于瓜蔓的背侧, 可划破地皮,不可开沟以免伤根。粉霜期一般不再追肥(特别是氮肥),以免造成带果、白带果(果肉中心,花蒂至果蒂出现黄、白色)。但蔓叶出现老化枯黄时可用磷酸二氢钾与尿素1 :1混合配成0.3%的溶液时面喷肥。 (三)浇水 根据西瓜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适时浇水,是丰产的保证。幼苗期需水较少,一般不浇水,以免降低土温。主要通过节水蹲苗,促根深扎。露地栽培,应适时补浇(即补充土壤 水分不足)以防出现旱僵苗。方法是:结合施提苗肥,在肥沟内 浇小水,待水渗下埋土(称作暗浇),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,不 会导致地温下降。团棵时,结合迫伸蔓肥暗浇催蔓水,要小水 缓浇浸润土壤,看天,看地、看苗而定。膨果期必浇水,是保丰产的关键水,撤施膨果肥后,缓慢浇水浸透为止。每隔5—7天 浇一次,采用畦面明浇,保持地面湿润。如覆盖栽培,可在背爬 蔓两拢间沟内明浇,切忌大水漫灌,要浸透为止。 (四)整枝压蔓 1.整枝 西瓜的腋芽萌发力很强,易形成多个分枝,耗费养分多,若肥力不足,必然造成瓜小,品质差。因此,需要适当整校,形成合理的营养体,利于通风透光,提高光合效率,促进坐果及果实生长。 (l)整枝方法:因品种、肥力、密度的不同而异。一般适用 的方法有:单蔓、双蔓和三蔓整枝法。单蔓即只留主蔓,适宜高密度繁种和大棚、温室栽培。双蔓整校是在主蔓基部选一健壮 侧蔓与主蔓平行爬或相背爬。适宜早熟品种中等密度。三蔓 整枝是在基部选留两个健壮侧蔓与主蔓并进,俗称一马三箭。 适宜低密度、高肥水、营养体较发达的大瓜型品种。 目前,有的只进行肥水管理,不整枝,放任生长,节省人 力。这对分枝力弱的品种,也能取得较好收成,但耗肥耗地力 大,瓜小,品质差,产值低,不宜采用。特别对分校力强的品种, 不整枝要减产三成以上。 (2)整校的时间:露地栽培宜早,甩龙头时即可开始整枝。 覆盖栽培宜晚,在主蔓长达40—50厘米时,基部侧枝长15厘 米时进行,过早不利于根系的生长。过晚消耗养分多。坐瓜后, 除瓜前瓜后2—3节的侧枝及早打掉外,一般不再整枝。 2.压蔓 首先要压腚(又称培墩或稳秧),团棵后头重脚轻,露地栽培中易被风吹断下胚轴。必须稳定苗的基部。先轻轻扒开基部干土,用湿土将苗向伸蔓方向压倒,培小土墩。小弓棚内一般不培墩,在主蔓60—80厘米长时进行盘条,防止蔓尖顶膜受烤。 压蔓的作用:一是固定秧蔓,防止风吹滚秧,造成秧蔓及幼果损伤。二是把主侧蔓均匀分布在行间,提高光合效率。三 是可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,使蔓叶积聚较多的 营养而粗壮肥厚,以利于坐果和果实的生长。四是压蔓可促蔓 节产生不定根,扩大吸收面积。 压蔓的分为明压和暗压。明压是用土块压在蔓节间。 先将蔓下地表刮平,再用瓜铲剜取拍实的湿士块,将蔓拉紧压佐。暗压是把瓜蔓的一段埋人士中。用瓜铲先把地面刮平,插入土中深6—8厘米,摆动瓜铲挤压成沟槽,也可捌成宽3—4 厘米,长8一10厘米的小沟,把蔓放人沟槽,轻轻用土挤压埋 实,使蔓和叶柄不受伤,叶片平展不贴地。土质粘重、潮湿、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适宜明压。沙性土、多旱、少雨、地下水低的地 区适宜暗压。压蔓宜在午后进行,早晨蔓脆易碰折。压蔓的轻 重可调节蔓叶的生长。长势旺的用重压即靠近蔓顶压,只留顶端一小部分,可控制蔓顶生长,促使中下部蔓叶粗壮肥厚,利于坐果。长势弱的宜轻压,促使蔓叶加快生长。对徒长棵采用逆压,即压回头蔓,再返回来,乃至主蔓扪顶,摘心,以侧代主。 一般压蔓三次称作三刀,每刀间隔50厘米左右。头刀要紧,二刀狠,三刀留瓜要压稳,只要坐位瓜,以后不再压。 (五)坐果管理 1.坐果节位 理想的坐果部位是主蔓上第二、三雌花。第 一雌花多数发育不良,形成小果,畸形、皮厚、易空心,原因是开花坐果时温度偏低,营养体较小,叶片制造的营养少,果实生长缓慢,应及早摘掉。为保第二、三雌花坐果进行人工授粉。 授粉时间:晴天7一10点,阴天8一ll点,但以开花后2小时 内授粉坐果率最高,10点以后柱头分泌粘液,影响授粉结实。 降雨是授粉受精的最大障碍,不能授粉受精的雌花必定脱落。 如授粉后3小时降雨,花粉管已进入柱间,一般对坐果影响不 大。应注意天气预报,备好小纸桶以便给授粉雌花戴帽防雨, 两天后摘除。 2.留瓜数 一般一株留一瓜,健壮棵,主蔓瓜粉霜末期至定个时,侧蔓上选留一瓜。三蔓整技。主蔓未坐住瓜,两侧蔓可各留一个,叫做二龙系珠。同时把主蔓打顶,分极打掉。对姐妹瓜(连二节一节一个),孪生瓜(一节生两个)去弱留强。以减少营养消耗。 3.护瓜做瓜台 用纲湿土垫起斜坡状士台,把幼瓜摆顺放在台上防止雨水浸泡。注意阴瓜防暴晒,顺纹脉逐渐转翻瓜以防阴雨腐烂,并使瓜皮着色均匀。 七、成熟与采收 (一)西瓜成熟的鉴别 西瓜成熟的标志是种子,瓜瓤呈现本品种特有颜色,种壳变硬,果实成熟度是衡量西瓜商品品质的主要方面。成熟度差 的瓜皮厚,色淡、甜味低。成熟过度的瓜,果肉细胞解体,组织绵软,发生倒瓤、糠心、空心等现象。鉴别方法有算、看、听、试等算:开花到成熟,早熟品种需28—30天;中晚熟品种需 31—35天;晚熟品种需36—40天。在开花期或人工授粉时分 批作标记,以便分期采收。同一品种,在果实生长期温度高,光照足,熟得早,阴雨低温熟得晚。但生理成熟积温值是相等的。 早熟为700—800℃,中熟种约为900℃,晚熟种1000℃左右。 看:熟瓜表现为瓜皮老化,有光泽(起油皮),粉霜大量消失。阴面变黄。皮外花纹大部分自果蒂长到花蒂,叫做花纹跟齐,瓜顶凹陷,瓜柄刚毛稀疏。 听:用手弹听声,熟瓜为嘭嘭的浊音,如噔儿噔儿的清音为生瓜,嘟嘟的低沉为成熟过度,卟卟的为空心瓜或坏瓜。但厚皮肉质瓤品种,虽声音低浊,瓜尚未熟。脆瓤薄皮品种虽声音清脆,瓜已成熟,应试波动。 试:用左手托瓜,右手轻轻拍打,若左手感到有明显波动 为熟瓜,波动小或无波动为不很熟或生瓜。原因是成熟瓜果肉 细胞空腔增大,细胞中胶层解离,间隙增大,被气填充,所以震 动波传导快。 (二)采收 适宜的采收成熟度要从品种,销售地、保鲜期等方面来考虑,对薄皮易裂的品种如京欣—号,就地供应要采收9分熟瓜,较远地供应要采8分熟瓜。对成熟度要求严格的品种如新 红宝系列、冠龙系列,远途运销应采九分熟瓜,就地供应要采 10分熟瓜。保鲜一周应采收8—9分熟瓜。 采收时应注意的事项:第一,要用刀割留瓜柄,利于保鲜和新鲜程度的鉴别。第二,晴天清晨采收,雨天不采收,雨后缓 收。收后不暴晒,不雨淋。第三,采收搬运轻拿轻放。第四,不 可以生充熟损害消费者。只为早上市多卖钱,往往适得其反。 八、二次结果技术 (一)二次结果原理 西瓜根系寿命长。早熟栽培头瓜采收后,正处在光、热、雨水较适宜西瓜生长要求的时期,能恢复地上部营养生长。通过加强肥水管理,老化的瓜蔓上和基部的隐芽萌发重新开花结 果,40—45天即可收的二茬瓜。据山东、河南实践证明,二茬 瓜亩产可达1000—20O0千克为头茬瓜的25%一40%。 (二)二次结果的途径 1.新梢留果 正常瓜棵头瓜膨大时,蔓叶生长近乎停止。 当头瓜定个时,主、副蔓顶端恢复生长,发出新梢。头瓜收后的 7一10天又可坐瓜。由于节位偏高,不利于养分输送,果形偏小,产量低。但方法简便。 2.副蔓坐果 把结过头瓜的主蔓从基部剪掉,随收随剪, 清出田间,以便通风透光,减少病原。然后,利用副蔓结瓜产量较高。但二茬瓜不整齐。 3.割蔓再生 在头茬瓜采收后,离根部30厘米处剪掉衰败的老秧,利用基部的隐芽萌发后结果。割蔓后3—5天可长出新技,10一15天可坐果,膨果快,瓜较大而整齐,比主、副蔓伸脖挂铃的途径亩产高500千克左右。 (三)二次坐果的关键技术 1.应在早熟品种、早熟栽培、营养充足的基础上施行,每 株只留一瓜。 2.及时防治病虫害,特别是白粉病,蔓枯病、病毒病及蚜虫。清除杂草及田间腐烂果和病株残体。 3.合理施肥浇水。头瓜收后立即施尿素每株15—20克, 并结合浇水:促进新蔓形成。当70%一80%坐住瓜,幼瓜核桃大小时,施磷钾硝铵(复合肥)25—30千克。